枝叶扶疏 乌云渐拢

枝叶扶疏 乌云渐拢 Book in PDF, ePub and Kindle version is available to download in english. Read online anytime anywhere directly from your device. Click on the download button below to get a free pdf file of 枝叶扶疏 乌云渐拢 book. This book definitely worth reading, it is an incredibly well-written.

枝叶扶疏 乌云渐拢

Author : 王祖祥,黄满兴,黄正雄,简永裕,莫子亮,蒋祥平,许宇明,曾立德,黄孟礼,叶泉清,李金葆
Publisher : 文桥传播中心
Page : 360 pages
File Size : 41,8 Mb
Release : 2016-06-30
Category : Religion
ISBN : 9789672006039

Get Book

枝叶扶疏 乌云渐拢 by 王祖祥,黄满兴,黄正雄,简永裕,莫子亮,蒋祥平,许宇明,曾立德,黄孟礼,叶泉清,李金葆 Pdf

序:不能坐视历史自我消失 黄子(文桥传播中心总干事) 享誉五百多年的马来民族英雄汉都亚(Hang Tuah),已在1999年从历史课本消失。从马六甲王朝灭亡迄今,马来民族英雄,屈指可数,如此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英名盖世的风流人物,既没后浪涌来,为何却和同代英雄如汉惹拔(Hang Jebat)等,一起被浪淘尽呢? 因此,网上言之凿凿:1998年当局请来一组国际专家,掘墓化验骨头,从DNA鉴定两位英雄,是中国人!是明朝派来保护马六甲苏丹的武士。既然是华人,立刻失去历史价值,无论几百年前他们对马六甲王朝的贡献多大,多么英勇地保卫国土和苏丹,也就只能一笔勾消。 此说,马来同胞在网上有异议,但未见当局澄清。因此,益发增加汉都亚是中国人的可信性。 在许多国家,凡政治上不正确的,历史都会重新编写,大马亦不例外。叶亚来纵使离我们不远,开辟吉隆坡的铁证犹在,地位也因此被颠覆。 大马教会在这片土地上,早在唐代马来半岛就出现景教徒的Settlements。明朝葡萄牙天主教在马六甲扎根、明末荷兰人占领马六甲,荷兰改革宗随之立足。以后英国人经营槟城和新加坡,圣公会即服侍信徒,也有福音工作;马礼逊以马六甲为向中国宣教的基地,基督教在马来半岛历史的发展脉络,绝大部份的基督徒,皆一无所知。除了马礼逊牧师及伦敦宣教会的事工,较多他国学者研究之外,其他大马教会的历史发展记录,主要侧重在英语教会。而大马教会历史研究重要的学者如Roborogh所构图的中文教会,则脱离实相甚远——语文和数据,都是障碍。 而大马基督教新教的历史研究,同样一片原始。大马教会历史论文集,由马神和天主教研究中心联合出版的Christianity in Malaysia ,1990年初版。现有电子的增修版。该书由多位学者分别撰述主流宗派的简史,为合集。此外,似乎未见什么专论结集出版。 大马教会的历史,毋须什么政治正确或不正确的颠覆,当权者根本什么也不必做,我们就会自动殒灭——教会对国家社会发展建设无论哪一方面的贡献,都会流年似水地流逝,随史料未能好好保存而湮没,遑论有心人去整理研究。 我国神学院的重点投注在培训传道人,尚且常显事繁人少力薄,教会既缺学术研究机构,教会历史研究这全无“生产力”的冷门事工,怎会有人问津呢? 文桥原是个前线的福音机构,并未从事学术研究。只因曾经举办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因此,十多年前,不自量力,忽发狂想,在出版计划中列入一系列的大马中文教会历史丛书,希望能邀得主流宗派,撰写各宗派从设教到2000年为止的历史丛书。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脱离现实的狂想,又如何能够有梦成真呢? 后来,把目标降低,从云里的山腰,降到云下山脚的平地。不能出版各宗派的教会历史专论,至少可以遍请各教会撰写简史和断代史。因此,从2004年开始,文桥举办了“福临禾场——大马华人教会二世纪历史研讨会”。以后陆续办了断代史“最大的福音浪潮涌进来:1948—19XX紧急法令到宣教士撤离”,以及“枝繁叶茂——本土领袖接棒到公元2000年”。 三届研讨会下来,发现大多数宗派会议记录不全、各种资料,佚散者多,保存齐全者少;非中央制的宗派,根本就无法收集各堂会的基本资料。记得有人见过马六甲“红教堂”荷兰改革宗的受洗名册,当中有非洲黑人——被贩卖到此为奴。而中文教会,除了少数如卫理公会,每年年会能够提供详尽的受洗名册,其他宗派,大多阙如。 早期教会有所谓移民社会的心态,同时信徒多为中国南来不识字的佃农贫农,即使在西教士撤退之后,接班的那一代信徒,还是受教育不高识字不多的先辈,缺乏保存资料的意识。可是,时至今日,华人教会的醒觉依旧不高,虽然我们多的是专业人士,教牧同工也从“九号位”(中五)过后进入神学院念本科,到现在献身者大多是大专毕业进入研究院念硕士、博士,情况没有多大改善。教会历史,同哪个个体有切身关系呢?一旦投入事奉,除了少数异数,谁不忙得团团转,甚至Burn out ?大马中文教会如此“宏大叙事”的命题,是现代或前现代的人,才会吃饱没有事干去玩;后现代的人,没这闲情逸致,理他都傻。即使我们已结集出版的三册宝贵史料,没有几间教会愿意购买,遑论收藏。很少人有兴趣知道大马中文教会的历史,因为,许多人连自己的祖父的尊名、祖母的贵姓,生卒年日,也蒙然不知,漠不关心,何况大马中文教会,与我何干? 前年筹划今届的2001—2015年的中文教会发展历史,受邀撰写的教牧同工,仍然面对因为宗派制度问题,以及史料保存问题,困难重重。这十五年的资料尚且难以收集、整理,又如何承先启后,传之久远呢? 汉都亚的历史地位被人取消,叶亚来的地位被人颠覆。我们教会的历史,如果我们不知其不可为而为,知其难而不畏其难,能整理多少,就多少;能保存多少,就保存多少,恐怕不待人灭,我们就自我消失。 为此,要特别感谢各位讲员,大家都是特别忙碌的人,大家都有各自繁重的日常事奉,无论是领导宗派、牧养堂会、负责教学或行政工作,已足够让大家血压高,竟然愿意共襄盛举,肩负起这非常吃力的工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撰写这十五年来教会的发展状况。求主报答您们的劳苦。不过,大家所付出的心血,绝不会白费,无论是现在,是将来,大家所写的,将是我们这时代大马中文教会,最珍贵的史料。否则,大马中文教会所做的一切,在历史中将会一片空白。 虽然举办这“没有生产力”,没有任何现实效应的历史研讨会,收集、整理、出版史料,在热带雨林的赤道国度,是零下30度的冷之又冷的冷门工作,但仍然有一群主内肢体,爱主爱教会,关心大马中文教会,奉献经费,资助这场研讨会,和出版论文集。而我深信,大家费心力收集史料撰写的论文,绝不会像媒体上绝大部份朝生夕死的文章,迅速泡沫化在茫茫的文字海洋大浪中,而会传之久远。因为本地的研究机构、新加坡、台湾、大陆和日本的学者,无论是研究大马华人、大马华人宗教、大马基督教,都在参阅我们所撰写、出版的这几册论文集。 能办成这四届的中文教会历史研讨会,只有感谢主,感谢各位讲员,特别要感谢所有的奉献弟兄姐妹。因为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这十多年来,没有教会及弟兄姐妹看重撰写大马中文教会发展的历史,而愿意奉献支持的话,我们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使命。愿主报答所有奉献者。 我们举办这热带雨林零下30度的研讨会,还有一群关心大马中文教会的教牧同工长执弟兄姐妹报名参加,让我们倍感温馨,让我们知道吾道不孤,上帝没让我们在零下30度结冰,因为有你们出席,有你们一起来关心。谢谢。

铁刺网内花盛开

Author : 黄伟恩
Publisher : 文桥传播中心
Page : 268 pages
File Size : 51,7 Mb
Release : 2008-05-31
Category : Religion
ISBN : 9789833031764

Get Book

铁刺网内花盛开 by 黄伟恩 Pdf

【序】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约翰福音 1:14) 住在他们中间 一群西方宣教士,跟随主的脚踪,入住50年代的华人新村,让铁刺网内的村民,得闻福音的真理,得尝基督的恩典。 50多年过去,这些新村已淹没在马来西亚急速发展的社会中,很少被人留意。这些宣教士更早已退休回国,甚至回到那更美的家乡。然而,他们摆上生命栽种的教会,继续在各处开花结果。他们生命的见证,今天仍继续激励着你和我。 毫不计较 今日的社会讲求权益:“这是我应得的,是我的权力!”耶稣却不计较他的尊荣,取了奴仆的样式。这一群宣教士选择入住新村的木屋,过着毫无私隐的生活,每天忍受邻舍煮饭时全屋飘送的炭灰和浓烟;为了村民的好处,甘心放下自己的权力。 俯就认同 最初进入马来亚的宣教士中,不少是曾在中国内地服侍多年的老手,说得一口漂亮标准的华语,无奈在新村中,大多的村民都说客家话或广东话,为了帮助村民明白福音,这班老将毫无怨言地,重新牙牙学语,忍受别人的取笑诨语。 甘愿冒险 50年代初的马来亚危机重重,马共的威胁、军警的镇压、村民的猜疑,加上浑浊的井水、带病菌的蚊虫,眼看孩子吐出数寸长的蛔虫,你我能这样摆上吗?还是我们太娇生惯养,付不起这样的代价? 值得吗?人生命得着改变,一间又一间的教会成立了、独立了,基督徒训练中心培育出多少“刻苦耐劳”的服事生命。还有在新村教会成长的下一代踏上宣教路。深信前辈的心都得了安慰。 铁刺网内花盛开,华人新村的教会在先贤的培植下长成了,我们这蒙恩的一代,愿意同样地摆上自己,到福音边陲地、福音未得之民中,住在他们中间吗? 愿我们忠心! ——海外基督使团 中文文字事工主编 冯郑珍 ▋作者简介 黄伟恩 作者为理大大众传播系学士、马来西亚浸信会神学院道学硕士。 2002年加入海外基督使团,现参与创启地区的宣教动员和培训工作;《文桥》双月刊“美丽的脚”宣教专栏作者。

走入旷野的上帝

Author : 黄伟恩
Publisher : 文桥传播中心
Page : 198 pages
File Size : 48,5 Mb
Release : 2022-01-31
Category : Religion
ISBN : 9789672006503

Get Book

走入旷野的上帝 by 黄伟恩 Pdf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有许多中国人涌入非洲,也催生了“非漂”这一个时代名词。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清末穷困的中国。今天富裕的中国用金钱开拓非洲,许多中国人也随着国家的步伐前来。对他们来说,非洲就像90年代改革开放后不久的中国,到处充满商机。同时,非洲也像是一片神秘的原野,需要去探索,需要去驯服。他们有些是自愿前来,有些非自愿。 他们是非漂。 “非漂”的意思是在非洲漂泊。这里不是他们永久的家,他们途经这里,就像途经人生的旷野,然而上帝却在此与他们相遇。就像书里的嘉。她在当研究生的时候来到这城做交换生,也爱上了这片土地。毕业后她即当了“非漂”。在短短半年内,她攀爬了十二座连许多本地人都不认识的山。后来她说:“其实我那时候心里非常烦躁,所以我爬山,每一个星期爬一座山,尝试从登顶的经验中找到心灵的满足,但是我的心却依然烦躁。”在“非漂”生涯中,她尝试从非洲的神秘原野山岭中寻找超然的意义,然而走入旷野的上帝她相遇,叫她在上帝的奥秘中找到了降服的地方。 像菊花,她被人忽悠到非洲,然后被陷入狱。一年牢狱像旷野;粗犷、干旱,却有很多泪水。然而上帝与她相遇,叫她的泪水都融入了生命的泉水里。 像永健,在东非三国辗转“漂流”,上帝与他相遇,叫他找到真正的安息。 我在书中如此写道:“这七年,我们也像‘流浪群体’,在人来人往中建立关系,分享生命,活出福音,因为我们深信上帝是走入旷野寻找漂泊人的上帝,叫‘非漂’的中国人在旅途中找到了永远的家。” 上帝走入旷野,从百年前的山西,到今天的非洲。上帝走入旷野?不是吗?上帝在耶稣基督里,从天上来到地上,没有枕头的地方,最后被遗弃在城外。走入旷野,好叫在旷野的人可以回家。 感谢神!让我能够把上帝行在旷野的足迹轻轻地记录了。谢谢文桥为我出版《走入旷野的上帝》。谢谢香港宣德的吴望华姐妹,她在我书写内地会的山西故事时,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谢谢海外基督使团的国际总主任冯浩鎏医生为我写序。谢谢与我同行的同工们以及教会。 谢谢你们愿意翻卷走入旷野的故事! ——黄伟恩 (摘录自《自序》) . ▌作者简介 黄伟恩 2002年与妻文爱加入国际差会。曾参与东亚教会的宣教动员以及培训工作。现驻东非,建立跨族团队和教会,鼓励非洲教会参与非洲的华人散居民的福音事工。伟恩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毕业后,在马来西亚浸信会神学完成院道学硕士以及宣教学博士。著作有由文桥出版的《铁刺网内花盛开》《从那高山到那低谷》,与诸家共著《最大的福音浪潮涌进来》。盼望继续成为有故事的人,也常常聆听别人的故事,走进别人的故事,继续写故事,也邀请他人走进故事里;在有声音、有颜色、有触感、有动感、有感情的世界里,看见上帝的救赎故事,生命因而被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