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书之 孟子

读古人书之 孟子 Book in PDF, ePub and Kindle version is available to download in english. Read online anytime anywhere directly from your device. Click on the download button below to get a free pdf file of 读古人书之 孟子 book. This book definitely worth reading, it is an incredibly well-written.

读古人书之《孟子》

Author : 邵永海
Publisher : Unknown
Page : 0 pages
File Size : 40,9 Mb
Release : 2018
Category : Electronic
ISBN : OCLC:1416216867

Get Book

读古人书之《孟子》 by 邵永海 Pdf

读古人书之《孟子》

Author : 邵永海著
Publisher : BEIJING BOOK CO. INC.
Page : 455 pages
File Size : 53,6 Mb
Release : 2021-11-12
Category : Religion
ISBN : 8210379456XXX

Get Book

读古人书之《孟子》 by 邵永海著 Pdf

本书选取《孟子》的经典段落,归纳为八个主题,包括人性善与仁爱之心、仁政的理念与设计、致君尧舜、义利之辨与处世哲学、人的尊严与士的使命等。

戴震《原善》表微

Author : 李畅然
Publisher : BEIJING BOOK CO. INC.
Page : 557 pages
File Size : 47,6 Mb
Release : 2014-03-01
Category : Philosophy
ISBN : 8210379456XXX

Get Book

戴震《原善》表微 by 李畅然 Pdf

本书全面分析了戴震《原善》系列与《孟子字义疏证》系列交互演进的动态进程,精微地勾勒出戴震哲学探索的心路历程,进一步拓展戴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我的第一本孟子讀本

Author : 張子維
Publisher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Page : 508 pages
File Size : 51,6 Mb
Release : 2012-11-07
Category : Philosophy, Confucian
ISBN : 9789576599194

Get Book

我的第一本孟子讀本 by 張子維 Pdf

經典的不朽魅力+清晰鮮活的解說=吸收古聖先賢的智慧精華 本書在編排上採取了四位元元一體的方式,即把原文、簡要的注釋、通俗的翻譯和有趣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青少年能夠結合注釋和翻譯完整地閱讀原文,還可以閱讀與之相關的故事。希望青少年在快樂閱讀的同時,能夠走近孟子,了解更多的儒家文化。 青少年閱讀國學名著不僅可以培養自身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還可以品讀文學中蘊涵的美學、哲學意境。《孟子》作為國學經典中的經典,說理透徹,言辭典雅,富於思辯色彩,論述層層推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讀懂之後一定會受益終生。 「四書」——國學經典入門書 每一個生活在當代的人,不管願不願意承認,也不管是不是喜歡,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中,並以自己的言談舉止顯示著這個傳統的或優或劣的特色。中華民族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寶貴的遺產,值得學習和繼承,使之轉化為當代的資源。例如關於天人合一的觀念,關於憂國憂民的情操,關於尚善的態度和透過修身養性以達至高尚人格的追求,關於敬業樂群的意識,關於「先天下之憂 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準則,以及關於整體思維的思想方法等等,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思考。此外,還有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可以給我們深刻的啟示;還有眾多美不勝收的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可以陶冶我們的性情,淨化我們的心靈。 對待民族的傳統文化,也許有人會問:「傳統文化究竟有什麼用?」要說沒用也真沒用,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資賺錢。但其精華部分能開啟我們的智慧,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指導我們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促使我們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術用到造福於人類的道路上,這就是傳統文化的無用之大用。 試想,如果我們的心靈少了詩意、記憶缺席了歷史、思考沒有了哲理,生活還有什麼意義?我們若能將古人的智慧、古人的知識、古人應對各式各樣問題的辦法延續下來,就一定會在現實生活環境中走得更順暢,更容易實現人生的理想。 從文明傳承的角度上講,弘揚和發展傳統文化,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特別是青少年的歷史責任和義務。那麼,青少年該如何做才能使傳統文化薪火相傳呢?我們都知道,書籍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青少年要想涉獵傳統文化,就要從學習國學經典開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總是讓青少年學生圍著考試和教材轉,卻很少接觸國學原著。殊不知,優秀的教材固然有重要參考價值,不可不讀,但要提高人文精神的素養,必須直接閱讀國學原著。 我們所推出的《我的第一本論語讀本》、《我的第一本孟子讀本》、《我的第一本大學、中庸讀本》系列叢書,閱讀對象就是以青少年為主,引導他們國學入門。為了青少年更好的認知,本書在編排上,採取了將原文、注釋、翻譯和有趣的故事融合在一起的方式。青少年不僅可以結合注釋和翻譯完整地閱讀原文,還可以閱讀與之相關的故事。用這種輕鬆愉悅的方式來瞭解儒家經典,並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穫,這也正是編者的目的。 孔子說過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進而道出了學習的三個層次:「知之者」,是獲得知識的層次;「好之者」,是從學習中引發了興趣,激發出研究的動力:「樂之者」則更進一步從學習和探討中實現思想的昇華,產生高度愉悅的心情,或對研究「欲罷不能」的迷戀狀態。希望讀者在閱讀本系列叢書時,可以達到「樂之者」這一境界。 青少年不能不讀《孟子》 《孟子》是中國儒家的經典著作,記錄了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 這部書剛開始問世時,《漢書.文藝志》僅把它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後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更是讀書人的必讀之書了。 做為青少年,閱讀國學名著不僅可以培養自身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還可以品讀文學中蘊涵的美學、哲學意境。《孟子》做為國學經典中的經典,說理透徹,言辭典雅,富於思辯色彩,論述層層推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讀懂之後一定會受益終生。 如果把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看做是一個敦厚睿智的長者,那麼做為學說繼承人的孟子則是一個積極進取的青年。 孟子生活在戰國時期,面對諸侯的暴政和百姓的哀號,激起了強烈的憂患意識。他將個人與社會緊密聯繫在一起,以解民倒懸為己任,抱著一種「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入世精神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孟子》一書中,展現了孟子治國安邦的策略和人格修養的原則。首先,在政治思想上,孟子在「仁」的基礎上將其形象化為「不忍之心」,並建立「性善論」來對其進行論述,進而提出「仁政」的理念。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指出,孟子的「性善論」包含兩層意義:一是啟迪人們向上的自信;二是鞭促人們向上的努力。 此外,孟子還具有較強的民本主義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當然,這並不是說百姓的地位比國君高,而是說國君在治國時,如果不照顧到老百姓的利益,就很難維持自己的統治。這在客觀上緩和了階級矛盾,維護了底層民眾的利益。更難能可貴的是,孟子具有很強的戰鬥性。他認為如果君王違背人民意願,危害人民利益,不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就要革他的命。雖然誅殺「獨夫」多了點殺伐之氣,卻表現出其朗朗正氣。 孟子的戰鬥性來源於浩然正氣。他認為:「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意思是說,這種氣,最偉大、最剛強,需要用正直的品格來培養它,這樣才能充盈天地之間。這種氣,要跟義與道相配合。如果不是這樣,就會缺乏力量。 看來,孟子養的氣,就是正氣。有了正氣,還需要在逆境中奮鬥,以此激發出強烈的進取精神——「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如果僅從人格的塑造上來看,孟子的影響要遠遠超過了孔子,他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被無數文人墨客奉為經典,同時也滋養和潤育了一批又一批中華民族的精英。 孟子有很高的辯才。他的思維縝密,邏輯嚴謹,語言充滿著生機與活力。他的辯論很有文采,審事精微,闡發透徹,洞見深邃,並善用比喻,令對手不得不服。這些特點貫穿於《孟子》全書的始終,對我們的寫作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我斗膽說一句話,就有利於青少年的成長而言,可以不讀《論語》,卻不能不讀《孟子》。書中所蘊含的「仁義禮智信」是我們民族文化中不可放棄的精髓,讀之可以使我們在接受優秀傳統文化薰陶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走近《孟子》,了解更多儒家文化 凡是一種文化,必然會有一種思想做為它的核心。其核心思想,又必然會有一到兩個人物做為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繼承並且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從這個角度上,也能夠很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為什麼又被稱為「孔孟之道」了。 孟子(西元前三七二年~西元前二八九年),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孟子生活的年代比孔子晚一百多年,他所處的戰國時代中期比孔子的時代更為混亂險惡,但是他熱愛儒家文化,了解孔子的思想,進而深刻的闡述,並且廣為傳揚,最終使儒家學說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系統。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是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它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比如仁政、民本、民貴君輕等)和政治行動,屬於儒家的經典著作。孟子的學說出發點是性善論,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孟子》共有七篇十四卷傳世,它們分別是:《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南宋的朱熹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它們為「四書」。《孟子》有三萬五千多字,是「四書」中篇幅最大、部頭最重的一本。朱熹死後,朝廷便將他所編定注釋的《四書》審定為官書,從此《四書》盛行起來。元、明、清幾個朝代,「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雖然孟子生活的年代距離現在已有兩千多年,但是閱讀《孟子》可以了解孟子在人性論、修養論、教育觀、人生境界說等方面的觀點、思想。這些思想組合為一個結晶體,每一個側面都映現出核心理念的精彩。《孟子》能夠讓我們明白人類之所以偉大、人性之所以可貴,從而使我們加倍珍惜時光,堅持進行成就自我的修練。 本書在編排上採取了四位元一體的方式,即把原文、簡要的注釋、通俗的翻譯和有趣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青少年能夠結合注釋和翻譯完整地閱讀原文,還可以閱讀與之相關的故事。希望青少年在快樂閱讀的同時,能夠走近孟子,了解更多的儒家文化。

孟子

Author : 金良年
Publisher : Unknown
Page : 199 pages
File Size : 47,6 Mb
Release : 2007
Category : Electronic
ISBN : 7532546098

Get Book

孟子 by 金良年 Pdf

本书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孟子》的原文,一是朱熹的“集注”,还有就是我们选集的古人与《孟子》有关的文字、评论。

中国古代文论读本

Author : 党圣元
Publisher : BEIJING BOOK CO. INC.
Page : 566 pages
File Size : 42,5 Mb
Release : 2021-11-07
Category : Literary Criticism
ISBN : 8210379456XXX

Get Book

中国古代文论读本 by 党圣元 Pdf

本书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四编。具体内容包括:与杨德祖书、文赋、文章流别论、宋书·谢灵运传论、文心雕龙·神思、文心雕龙·知音、诗品序、文选序、上隋文帝书、戏为六绝句、与李生论诗书等。

孟子全书

Author : Mencius,子·孟,司马哲
Publisher : Unknown
Page : 306 pages
File Size : 54,6 Mb
Release : 2009
Category : Confucianism
ISBN : 7801759346

Get Book

孟子全书 by Mencius,子·孟,司马哲 Pdf

本书呈现了《孟子》全书原文,同时也给出了注释和译文.

我们的诗文

Author : 孔庆东,王岚,叶文曦编
Publisher : BEIJING BOOK CO. INC.
Page : 638 pages
File Size : 55,6 Mb
Release : 2021-11-08
Category : Literary Collections
ISBN : 8210379456XXX

Get Book

我们的诗文 by 孔庆东,王岚,叶文曦编 Pdf

从马神庙到红楼再到如今的五院,北大中文系贯穿了中国学术百年,除了学者,中文系还出作家、诗人、政治家、企业家……我们梳理部分中文系人,用图说的方式呈现百年北大中文系的人文景观。 “北大中文百年纪念”丛书,包括《我们的师长》、《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学友》、《我们的诗文》、《我们的五院》和《我们的园地》等6册。本书为《我们的诗文》,文集中的文字,都是中文系友的真情流露,每个从五院走出来的人,都对这片园地有着无尽的留恋。

孟子

Author : 孟子,孟轲 (战国)
Publisher : Unknown
Page : 143 pages
File Size : 40,7 Mb
Release : 2010
Category : China
ISBN : 7538729143

Get Book

孟子 by 孟子,孟轲 (战国) Pdf

本书选取了《孟子》的精华部分,配以精美的图片,力求从儒学这一角度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孟子选译

Author : 孟轲
Publisher : Unknown
Page : 230 pages
File Size : 44,9 Mb
Release : 2017
Category : Electronic
ISBN : 7550624674

Get Book

孟子选译 by 孟轲 Pdf

孟子现代读

Author : 东方桥
Publisher : Unknown
Page : 340 pages
File Size : 54,7 Mb
Release : 2002
Category : Philosophy, Chinese
ISBN : WISC:89091023093

Get Book

孟子现代读 by 东方桥 Pdf

本书是对孟子文学的详细研究。

孟子

Author : 朱熹
Publisher : Unknown
Page : 230 pages
File Size : 47,7 Mb
Release : 1935
Category : Electronic
ISBN : MINN:31951P009384995

Get Book

孟子 by 朱熹 Pdf

清代《孟子》学史大纲

Author : 李畅然著
Publisher : BEIJING BOOK CO. INC.
Page : 741 pages
File Size : 54,7 Mb
Release : 2021-11-12
Category : Religion
ISBN : 8210379456XXX

Get Book

清代《孟子》学史大纲 by 李畅然著 Pdf

《清代《孟子》学史大纲》较为全面地调查了清代围绕《孟子》的专著,统计了其年代分布和内容分布,探讨了所采用的各类著作体式,分别介绍、评价了清代六个时期内《孟子》学著作的概况和重要著作。本书以辩证法在人文学科的最新进展为理论准备,总结清代《孟子》学著作在思想上和学术上的积累、创新以及因袭、重复,分析其与同时期以及前代特别是宋元明种种思想观念、学术形态的联系,评价了清代考据学的治学方法。本书还对经学诠释的基础理论作了有益的探索。

《孟子》选评

Author : 徐洪兴
Publisher : Unknown
Page : 269 pages
File Size : 41,6 Mb
Release : 2011
Category : Electronic
ISBN : 7532559629

Get Book

《孟子》选评 by 徐洪兴 Pdf

《朱子语类》选译 Getting to Know Master Zhu Xi:English Translation of Selections from Zhuzi Yulei

Author : 王晓农,赵增韬译
Publisher : BEIJING BOOK CO. INC.
Page : 886 pages
File Size : 43,6 Mb
Release : 2018-10-01
Category : Philosophy
ISBN : 9787520332996

Get Book

《朱子语类》选译 Getting to Know Master Zhu Xi:English Translation of Selections from Zhuzi Yulei by 王晓农,赵增韬译 Pdf

《朱子语类》是研究朱子思想的重要文献,在世界范围内尚无英语全译本。本译著是继2014年出版的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朱子语类选》(英译九卷)后,第二部英译选本,包括“性理”三卷、治学论三卷、四书论三卷、道家论一卷。泽者重点关注了两个方面:保持原有的价值观念、信念体系、理论形态和表述方式,同时为与异域视野产生亲和力而适当添加内容,以向西方学术过渡和表述,帮助英语读者认识中国这位新儒学思想家。Classified Conversations of Master Zhu is important literature for studying his thought and there has been no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entire classic available today.Following the bilingual Library of Chinese Classics' Selection.s from Classified Conversations of Zhu Xi (2014) with English translation of nine books.this is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en more books, including three on nature and principle, three on pursuit of learning.three on the Four Books.and one on Daoism.The translators strove to retain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original values, beliefs, and theoretical conceptions, as well as their conveying ways.and meanwhile, create affinity with the readership by information compensation.so as to render their English version readily accessible to the West academic community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ffording English readers a potent encounter with the Chinese Neo-Confucian thin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