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

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 Book in PDF, ePub and Kindle version is available to download in english. Read online anytime anywhere directly from your device. Click on the download button below to get a free pdf file of 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 book. This book definitely worth reading, it is an incredibly well-written.

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

Author : 邱誌勇╱主編
Publisher : 遠流出版
Page : 212 pages
File Size : 47,5 Mb
Release : 2006
Category : Social Science
ISBN : 9789573258643

Get Book

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 by 邱誌勇╱主編 Pdf

二十世紀的九○年代,人類藉由數位媒體超乎想像的成長速度,見證了一場所謂的「數位革命」(digital revolution)。而各種數位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不僅全面地滲透至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更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感官刺激、思維與經驗。儘管對科技文化(techno-culture)概念的提陳,到了近年才成為顯學,但是Bruce Mazlish早在機械文明最興盛的二十世紀六、七○年代便重新思考「人」與「機械」的互動關係。Mazlish站在大轉折的脈絡中認為人類與機械的互動關係已經不能單純地將之放置在主客體的關係中。一方面,因為人們已經慢慢地將自己社會的演進過程與機械工具的發展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的人類將同樣的科學概念用來協助解釋他們自己的工作、他擁有機械的工作以及物質的演進,以致我們已經無法思考沒有機械協助的人類文明是怎樣的情景。Mazlish認為人類形上自覺的轉變便是所謂的「第四轉折」(the fourth discontinuity),亦是生存在工業化世界中和諧地接受機械的必然本質。換言之,不僅人與機械的關係已經不能單純地被切割,許多文化象徵形式的再現也漸漸地與機械緊密地結合。有鑑於此,《媒介擬想》便以「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作為本期(第四期)的主題,從多元的角度探析當代數位媒體高度發展的過程中,人類與數位科技互動而形成的科技文化之種種面向。在收錄的九篇文章中,關注的議題涵蓋了科技形式轉變的現象與產業的變化、新科技文化對傳統影視觀念與人際關係的影響、科技文化的哲學論述,以及使用者╱消費者在科技文化中的角色轉換。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I)

Author : 李天鐸╱主編
Publisher : 遠流出版
Page : 180 pages
File Size : 43,8 Mb
Release : 2002-03-01
Category : Social Science
ISBN : 9789573246008

Get Book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I) by 李天鐸╱主編 Pdf

日本在亞洲一直是一個讓人瞠目以視與心存芥蒂的國家。一九九○年代以降,它以圖文視聽為主要形式的流行文化,在傳播媒體與資本商業體系的推波助瀾下,持續地以星火燎原之勢向亞洲各地蔓延。在台灣,日本電視偶像劇、卡通、廣告、綜藝節目等,早已成為七十多個電視頻道,黃金時段的重頭戲碼;在香港、新加坡、台灣街頭林立的書局與租書店的架櫃上,日文時尚出版物與漫畫書總是以精美細緻的包裝,陳列在最顯眼的位置;而日本的流行音樂、漫畫、電視、卡通等,也在曼谷、馬尼拉、吉隆坡、甚至在一向仇日的中國大陸都會區有著非凡的銷售佳績;就連一向頗具規模的日本情色文化商品,從寫真集到成人影視成品(adult video),也藉由網路科技與盜版VCD,擴散到華人社會各個角落,解放炎黃男兒蠢蠢欲動的情慾。此外,在各個都市角落開設著各式風味的拉麵館、居酒屋、燒烤店、東洋茶坊,還有知名的巨型百貨屋,三越、SOGO、Tokyo Hands、高島屋、伊勢丹等等。看到這些種種,我們應該意識到,一個「日本化的文化消費空間」已在亞洲社會中具體浮現。日本流行文化商品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無可規避的一部分。而這個事實也孕育了一批以追逐日本文化商品為生命至極意義的年輕族群──「哈日族」。 ? 面對這波濤洶湧的日本流行熱潮,在台灣學術領域完整且有系統的相關論著,卻是不多見。這個現象在其他華人學術社群亦是如此。細究其因,多半在於高居社會階層頂端,並掌握言說權力的學術精英,對於這股由大眾媒體趨動,流竄於社會普羅大眾階層,具備強烈消費逸樂性格的文化型態,總是自覺的或是不自覺的,不願承認它在「嚴謹」的學術殿堂存在的適切性與正當性。 ? 此外,即便是有為數不多的論述出現,其秉持的態度也多半是鄙視甚於正視。有些政經與歷史領域的學者,處在現今全球化風潮下,眼見日本文化的高漲,卻仍擺脫不了一九八○年代前的民族主義思維,與歷史情仇,持續地以「喪失國格」或是「崇洋媚日」類似的名詞冠以年輕的哈日族群無可原諒的罪名(高居副總統之位的呂秀蓮就是其中一位);也有些社會文化領域的學者,將日本流行文化的風潮,視為是一個以物質消費為導向之族群的集體病症或是雙重認同的失調。還有些許傳播領域的學者,將複雜的政經因素抽離,運用常態科學量化的方法,來試圖理解,各個族群對某類項的日本文化商品接觸後的「滿意度」、「認同度」或是「效益度」等。 ? 見識到這般種種論述,我們以為,探究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還有其他華人社會,不應只是切片方式的援引消費主義、民族主義、或實證主義等觀點取向,而應該將其置於當代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範疇下,多面向的參照社經體制、地緣臨近性、文化接近性、國族歷史脈絡等因素。同時,我們也一直篤信,由於日本過往對台灣、香港、中國大陸、與亞洲等地的戰爭創痛,如今對於由媒體與資本商業體系策動的日本流行文化的研究,更應該是建立在理性與審慎的基礎上,如此才能對這股潮勢與自身社會成員相應相生的現象,有更深層的透視。這即是本期,《媒介擬想》創刊首期,選定「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為主題的目的,同時這也呼應了本刊創立的宗旨:鎖定媒介發展衍生的社會文化趨向,做共時性╱歷時性與結構性的深度論述。 ? 本期共編錄了七篇命題多元、立論精闢的專文。首先,是三篇有關日本趨勢劇的論文。由何慧雯女士與本人合著的〈遙望東京彩虹橋:日本偶像劇在台灣的挪移想像〉,以歷史社會取向宏觀性的審視日本趨勢劇被媒體機構引進,重新以「偶像劇」之名在台灣社會做行銷與播映所造成的狂飆現象,其政經文化面向的深層意義。另一篇,〈文化想像:日本偶像劇在台灣〉,邱雯博士則將趨勢劇不只是看做一種跨國電視節目類型,同時也是一項「社會裝置」。透過這個裝置她檢視了日本與台灣是如何的建構對於他者的文化想像。同樣是有關該劇種的〈日常生活中的日本假期?日劇《長假》的在地(香港)消費〉,香港梁旭明博士援引觀眾研究取向來探討香港「在地」的觀眾是怎樣把該劇種情節、人物與場景,靈活地套用在日常生活中,以做為對刻板生活的一種反省與慰藉。 ? 在研究取向上頗為近似的一篇專文〈中國大陸對外開放政策第一代青年人眼中的日本〉,中野嘉子博士與三位學者藉由深入北京、南京、廣州等三地的實地訪談,來理解中國當前的年輕族群在觀看了一連串日本電視節目後,對這個昔日仇敵的觀感與認定。還有一篇異常罕見的論著〈圖框中的東亞共榮世界:日本漫畫中的後殖民論述〉,徐佳馨女士陳述長期以來台灣對於漫畫的忽視,導致日本漫畫在市場處於絕對的優勢,沿由這個事實,她進一步剖析在日本漫畫看似通俗的表層下,所深含的後殖民意念。另一篇來自美國David Desser教授的〈消費亞洲:華語及日本流行文化與美國的消費〉,由一九五○、六○年代的日本武士與怪獸電影引進美國談起,一直到一九八○、九○年代的日本卡通動畫與電玩,還有香港的功夫與警匪片,來論證一向以全球流行文化超級強權自居的美國,其霸業在美學表現與工業生產結構上,是如何的為這些極富創意巧思的亞洲影視成品所腐蝕。最後,本期唯一的英文著作〈國族至尊與主體至上?日本動畫、菲律賓慰安婦、性別與主權〉(Sovereign Nation, Sovereign Subjects? Japanese Animation, Filipino Comfort Women, Sexuality and Sovereignty),菲律賓大學的Roland B. Tolentino博士針對日本動畫中人物角色的性別特徵與關係,來對應現實世界中,慰安婦性別認同遭受扭曲,以至於在追求記憶與正義的過程中,喪失了自身被社會認同的權力。 ?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首期專題的編輯作業與本刊的籌劃創立幾乎是同步進行的,為時長達兩年又八個月,其間經歷台北與香港各一次的策劃會議與兩次學術研討論壇,還有本刊編輯同仁、作者、匿名評審、譯者之間無數的電子郵件往返。在此,我們要向他們表達由衷的感謝。 ? 最後,限於篇幅,本期流行文化形式的探討是以帶動日本流行商品跨國挪移風潮的電視趨勢劇為主軸,而以漫畫與動畫卡通為輔。至於其他日本文化形式的論述,將於第二期接續出刊。 ? 李天鐸 本期主編 2002. 3. 1

媒介與性╱別

Author : 洛楓╱主編
Publisher : 遠流出版
Page : 164 pages
File Size : 52,9 Mb
Release : 2005
Category : Social Science
ISBN : 9789573255055

Get Book

媒介與性╱別 by 洛楓╱主編 Pdf

在資訊與媒介超越時間、地域空間、每日如影隨形的世代裡,我們生活於重重的影像之間,並且不能避免受到它的衝擊和影響,而「媒介與性╱別」(Media, Gender and Sexuality)的討論,牽連更多的是權力的關係:從生產、市場規劃、流通,到消費和大眾接收,媒介如何再現或呈示性別的形構,而受眾又如何接收或抗衡這些形構,是策劃這個專輯的起步點和重要關注。專輯中的研究者都是從自身的地域經驗出發,觀察處身的社會環境及國際氣候,通過跨科際的學術探索,無論是從媒介論述、文化研究,還是從性別理論或社會科學的方法入手,共同探討大眾媒介中有關性別的論題,這裡涉及的媒介有電視、電影、廣告、報紙、雜誌、流行音樂、電子網絡、流行商品、文學書寫與社會論述等,而所謂「性╱性別」的範疇,則涵蓋了有關女性特質、男性特質、同性愛、雙性戀、性別變換和性別易裝等呈示;一方面透過媒介的研究,突現性別議題的重要性及立足點,另一方面,也藉著性別角度的切入,深化和拓大媒介論述的界面。

數位媒體時代的藝術與文化社會學

Author : 黃聖哲,孔建宸
Publisher : Unknown
Page : 0 pages
File Size : 54,8 Mb
Release : 2022
Category : Arts and society
ISBN : 9863072222

Get Book

數位媒體時代的藝術與文化社會學 by 黃聖哲,孔建宸 Pdf

媒介擬想

Author : Anonim
Publisher : Unknown
Page : 196 pages
File Size : 54,9 Mb
Release : 2003
Category : Mass media
ISBN : STANFORD:36105129886326

Get Book

媒介擬想 by Anonim Pdf

文化研究期刊(第5期/2007秋)

Author : 王智明 等
Publisher : 遠流出版
Page : 292 pages
File Size : 43,9 Mb
Release : 2024-06-29
Category : Social Science
ISBN : PKEY:4719025003151

Get Book

文化研究期刊(第5期/2007秋) by 王智明 等 Pdf

編輯室報告文化研究一個迷人的獨特之處或許是:研究的問題總是由某些異質接觸的遭遇而激活的複雜性(complexity)。這項特色幾乎描述了本期的所有論文。「華人七○年代」,跨國跨洋、世代交錯,當然絕不單純。在日本與台灣之間的戰前沖繩八重山群島,一個民族語言、歷史文化交錯,不斷重劃疆界的「交界場域」,同樣的複雜。一個古老的伊比鳩魯物理概念,偶微偏,在當代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等不同谷道的奔流,是在莫測的思想史上醞成的複雜氣象。香港、札幌、澳門三個城市少年監獄的研究,描繪了從警治到犯罪學與主流社工論述藉著構築對「偏差」的道德恐慌而建制身分檢查與納入排除的規訓機械,同時卻也洩漏了規訓機械無法馴化的被囚主體,見證了他們挑釁常規的演作;且容我稱之為「被囚主體的複雜性」。香港藝術館的《不中不英》展覽,標題即已透露的不僅是殖民遭遇之下港式廣東話不中不英的語言複雜性,也是靈活多變、兼容並蓄的香港精神。影像的藝術創作,未知的冒險,一個文化事件,同樣是由異質接觸的遭遇而激活的複雜性,這個瞬間的或碰觸的複雜性,用曾御欽的語彙是:砰!一個作用力更為深廣的遭遇,構成了我們前後數個世代必須不斷重讀以重新瞭解自身認同的複雜性,那就是發生在十九世紀中葉,中國、日本跟西方的遭遇。汪暉對於「現代」的質詢,《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以及本期這篇〈再思考〉,子安宣邦對於福澤諭吉《文明論之概略》的再精讀,都是對這個重大遭遇的綿延回應。每個回應本身都開啟了在歷史中想像過去、在當代投射未來的向度,也都寓含了一個多重指涉的「思想」或「文明」主體,或視野。汪暉的四冊《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2004)涉及的歷史解釋議題甚廣,知識譜系的規模甚大,如黃錦樹形容的,不折不扣是個關於中國現代性起源的大敘事。這部體系著作雖早已存在著批評、提問與回應,但顯然值得更多的探討與論辯。既然是關於四冊《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再思考〉不同於一篇需要專業審查的研究論文,編委會也難以設想能夠涵蓋這部著作全幅議題的回應人,於是我們的任務是邀請能夠就局部議題貢獻批評的評論。黃錦樹與甘懷真兩篇各有精采的論點。我們期待第六期能讀到後續的評論以及作者的回應。對於思想上具有重要性的文章, 不拘泥於匿名審查形式,組織公開而有意義的批評與回應,本期的嘗試也為本刊開啟了一個新的組稿類型:「思想論壇」(Forum)。子安宣邦〈福澤諭吉《文明論之概略》精讀〉,由陳瑋芬翻譯與介紹,乃本期繼第四期的第二次「思想翻譯」(Translations)稿類的嘗試。我們期待這些新稿類的具體呈現,對於潛在的作者與譯者有些鼓勵的作用。朱元鴻

媒體科技與文化全球化讀本

Author : Anonim
Publisher : Unknown
Page : 128 pages
File Size : 46,5 Mb
Release : 2011
Category : Culture and globalization
ISBN : OCLC:1277112193

Get Book

媒體科技與文化全球化讀本 by Anonim Pdf

中國文化的傳承與開拓

Author : Anonim
Publisher :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Page : 488 pages
File Size : 43,8 Mb
Release : 2009
Category : China
ISBN : 9629963450

Get Book

中國文化的傳承與開拓 by Anonim Pdf

廣域圖書館導論

Author : 顧敏
Publisher : 元華文創
Page : 128 pages
File Size : 54,5 Mb
Release : 2018-04-01
Category : Electronic
ISBN : 9789863939726

Get Book

廣域圖書館導論 by 顧敏 Pdf

我們所處的21世紀初,知識文明被兩股勢力所左右,其中一股是令人感覺到似乎是「無盡量」的數位內容提供者;另一股是精進化搜尋引擎的提供者。一個是鉅量數位內容為本的供應,另一個是以「速度解決量化」的方案者。猶記得,1990年代初法國哲學家李歐塔(Jean-François Lyotard)憂慮資料庫是否將取代大學的警言。二十年後,許多智者所感受的是知識的整體感難再,人們在各種環境中遭遇到的僅是一些支離破碎如棉絮般的知識散片(fragment)。顯然地,量化和速度是知識問題和知識管理的必要手段,卻不是解決方案。 現在或未來,解決知識管理方面的問題包括知識儲存、知識再現、知識服務和知識系統管理等,仍然要依靠圖書館方案(Library approach)才行。自古以來,不同時代的知識問題,依靠的是不同時代的圖書館方案,第二次資訊革命後的數位內容時代,依靠的是廣域圖書館方案(Metalibrary approach)。

全球在地文化研究

Author : 王立文
Publisher :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秀威代理)
Page : 253 pages
File Size : 55,9 Mb
Release : 2008-07-01
Category : Social Science
ISBN : 9789866594007

Get Book

全球在地文化研究 by 王立文 Pdf

2007年3月30~31日,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在王立文主任、教授的推動下,舉辦了一場備受矚目的「全球在地化趨勢與議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自此以後,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便將研究的觸角延伸到「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這門新興的領域當中,「全球在地化」成為了元智通識教學部結合教學和研究多元化發展方向中的重要一環。「全球在地化」研究不斷加強了元智通識教育的使命感──多年以來,元智通識教學部積極構建人才培育戰略、推動中外經典古籍的閱讀運動,據此希望培養青年學子成為愛國強國的棟樑、國家建設的幹才。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這次推出的「全球化」系列叢書,首先由元智大學校內的研究學者開始在《元智全球在地文化報》上發表文章,進而集結國內外學者專家的思想結晶,集思廣益且集結成冊,供國人宴饗和指正。元智人期望共同為台灣社會的永續發展和文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本書作者群將從不同國別、跨國文化、各類視角、交叉學科以及互跨領域的研究思維方式,為讀者探索和思考「全球在地化」的各種議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胡逢瑛 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2010數位方舟

Author : 簡伯勳
Publisher : Unknown
Page : 172 pages
File Size : 49,7 Mb
Release : 2010
Category : Art and technology
ISBN : COLUMBIA:CU18656803

Get Book

2010數位方舟 by 簡伯勳 Pdf

中華民國教育統計

Author : Anonim
Publisher : Unknown
Page : 272 pages
File Size : 45,5 Mb
Release : 2014
Category : Education
ISBN : UCSD:31822041085549

Get Book

中華民國教育統計 by Anonim Pdf

台灣光華雜誌2019年1月號中英文版

Author : 光華畫報雜誌社
Publisher : 光華畫報雜誌社
Page : 128 pages
File Size : 54,5 Mb
Release : 2019-01-01
Category : Antiques & Collectibles
ISBN : 8210379456XXX

Get Book

台灣光華雜誌2019年1月號中英文版 by 光華畫報雜誌社 Pdf

近年來台灣原創動畫屢獲國際獎項,在國內外皆有廣大回響,從動畫代工走到原創,這段路程不算輕鬆,卻是所有創作能量的匯集,更是所有動畫人的夢想。 本期《光華》從經典動畫《魔法阿媽》開始,到近年的《小貓巴克里》、《幸福路上》,對於其創作理念與製作過程,有深入淺出的完整報導。加上產官學在這一波動畫風潮的推波助瀾下,如何為優秀的作品與人才搭起展示舞台,以及年輕人如何運用動畫來說故事,值得您一探究竟。

媒體城市

Author : Suchen Hsieh
Publisher : Unknown
Page : 202 pages
File Size : 55,9 Mb
Release : 2004
Category : Art and technology
ISBN : UCSD:31822034292789

Get Book

媒體城市 by Suchen Hsieh Pdf